“黑医美”到底有多黑?

“黑医美”到底有多黑?

在当今社会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美的追求也日益增强。医疗美容行业应运而生,成为满足人们“爱美之心”的重要途径。然而,随着医美市场的蓬勃发展,一些不法商家也趁机混入其中,通过违法广告手段,制造“容貌焦虑”,误导消费者,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。

近年来,医美广告几乎无处不在,从公交站台到社交网站,再到各大综艺节目,医疗美容行业的广告铺天盖地。这些广告中,不乏一些刻意制造“容貌焦虑”的内容,将容貌不佳与“低能”“懒惰”“贫穷”等负面评价因素不当关联,宣扬物化女性或者歧视女性的观念。例如,某医疗美容机构在宣传瘦脸术时,公然对脸部偏大的消费者进行嘲讽,称其为“一屏放不下”,这种带有明显歧视意味的广告内容,严重违背了社会良好风尚。

根据《广告法》的相关规定,发布医疗、药品、医疗器械等广告,应当在发布前由有关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一些医疗美容机构却置若罔闻,未经审查就在互联网上发布广告,宣传各种医美项目。这些广告往往夸大其词,虚假宣传,误导消费者。消费者在看到这些广告时,应当注意观察是否标注了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,没有标注文号的广告很可能是未经政府部门审查认可的,存在各种违法问题。

在医美广告中,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,往往使用广告代言人或患者的名义形象进行推荐证明。一些医美机构甚至签约“网红”,通过“种草笔记”“体验测评”等方式分享医美感受,以此误导消费者。然而,根据《广告法》和《医疗广告管理办法》的相关规定,医疗美容广告中禁止使用广告代言人和患者的名义进行推荐证明。因为医疗美容手术的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,所谓的“病例”多为机构精心挑选的成功案例,并不代表每个病例都能够达到同样水准。有些不良机构甚至虚构案例欺骗消费者,因此消费者在面对这种“现身说法”时,应保持警惕,不轻信广告内容。

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,更多查询请 → 在线咨询客服

(0)

相关推荐